CQ9电子平台你知道最早的电竞游戏是什么吗?扒一扒电竞的起源与发展前不久,国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新职业》,一共有13个新增职业。这个看起来离我们比较遥远的文件当中,眼尖的玩家一眼就看到了其中「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这样两个职业。
「电子竞技运营师」和「电子竞技员」的出现,意味着这么多年之后电竞选手和电竞专业终于得到了名正言顺职业化的认可。电竞选手以及相关的衍生行业,进入到了正规的职业道路。那么在这之后,电竞真的可以成为一份正常的职业吗?
「电子竞技」这个词,放到10年前可能是一个新兴词汇,随着越来越多游戏赛事的举办,以及各种渠道的宣传,电竞已经越来越生活化日常化,成为了当下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放学后一堆学生围在便利店,一起看着手机直播的赛事并且大声讨路;上班族每天午休放松,打开一把电竞赛事的回放休息观摩;狂热粉丝熬夜,只是为了看一场自己支持队伍的电竞比赛。这些场景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让越来越多人接触到电竞。
电子竞技一切的日常表现,让存在在PC、主机的游戏娱乐成为了类似于NBA这样的职业比赛。各种电竞赛事从一开始的野蛮生长,变得越来越正规,形成了一条产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电竞的起源其实一直伴随着游戏的发展。从最初诞生的《Space War》开始,电子游戏这一属性就带有了竞争的特性,可以说是电子竞技的初始概念,之后《Pang》更是赤裸裸的双人竞争,让人在电脑当中一较高下。
在电子竞技最初始的萌芽时期,有迹可循的赛事就是几位好事者于1972年在斯坦福大学举办的《Space War》比赛,可以说是电子竞技能找到的最早的鼻祖。这场比赛其实并不能称为赛事,参赛者仅仅只是《Space War》的斯坦福大学的几位理工科学生和身边的同学,奖品甚至只是一年份的《滚石杂志》。参考阿姆斯特朗在登月时候所说的,这只是他们的一小步,却是电子游戏的一大步;他们为自己的比赛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比赛机制,并且将比赛分为5乱斗和团队竞技,已经可以看到现代比赛的雏形。
随后诞生的街机游戏,也引来了许多玩家相互竞争,也引来了大公司对这类竞技游戏的关注。一场由雅达利公司举办的《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赛事,一举吸引了将近一万多人参赛,可以算得上的有电竞属性与规模的正式比赛了。
之后经历了雅达利崩溃,以及日本游戏的崛起,电子游戏领域主要由一些单人RPG等类型为主导的故事向游戏占据。一直到了真正的FPS游戏《DOOM》出现,支持多人局域网对战,竞技的概念又再度登上了游戏的舞台。
时间到了1997 年,一场名为「Red Annihilation」的《雷神之锤(Quake)》成为了电子竞技的第一个正式比赛,在这场锦标赛当中吸引了2000多名参与者。这场由ID Software举办的比赛,拥有完整的赛制,以及相对专业的比赛选手,正式迈出了现代电竞的第一步。
另外还要提一提世界知名的EVO格斗大赛。这源自于1996年在加利福尼亚举办《街头霸王》街机比赛,最开始的名字是「Battle by the Bay」,最初始只有40多人参与其中。随着参赛人渐渐增多,主办方将其改名为Evolution Championship Series。格斗大神「梅原大吾」在空血状态下极限反杀春丽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诞生的。
暴雪出品的《星际争霸》作为RTS游戏的重要作品,同时也是推动电竞发展的重要一环。《星际争霸》在当时拥有出色的竞技性,平衡性。并且RTS游戏相较于FPS游戏,不仅需要强大的反应能力操作水平,而且还有丰富的战术体系,下克上、弱胜强的案例也常常出现,在观赏性上来说更胜一筹。因此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RTS的赛事也逐渐增多,成为电竞运动的拓展者。
这个时候我们要说到许多人熟悉的世界电子竞技大赛(World Cyber Games),简称WCG。
在进入2000年之后,WCG和电子竞技世界杯(Electronic Sports World Cup,简称ESWC)双双诞生。相较于ESWC,WCG在国内的知名度更高一些,也是国内玩家对于电竞比赛最初始的认知。
WCG在最开始由韩国公司Internation Cyber Marketing(简称ICM)主办,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宣布停赛,一直不间断举办了14届大赛,在举办期间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电竞赛事。从2003年WCG引入《魔兽争霸3》开始,WCG在国内就成为了世界顶尖电竞比赛的代名词,能够在WCG上获得赛事名次,能够一举成为游戏圈当中的热门人物。
最为全球的最大的电竞比赛,WCG不仅在国外举办赛事,同时也是最早在国内开始预选赛资格的电竞赛事之一。在国内网络时代发展的早期,国内尚没有一些正规的电竞联赛。WCG这样早早进入国内的赛事,以及顶尖的赛事选手,一度成为了电竞的代名词,也是电竞赛事在国内播下的种子。许多玩家与选手最早也是从WCG赛事开始接触电竞,可以说是国内电竞的萌芽与开端。
WCG在国内的传播,不仅因为本身规模的缘故,而且国内选手的参赛并且屡次在重要项目上夺冠也有重要的原因。以当时最为火热的《魔兽争霸3》和《星际争霸》来看,MTY、Deep、Chinahuman(CQ2000)、F91、magicYang、suho、Sky、xiaOt等等名字,都是WCG赛事报道上最常出现的一些的名字。这样的电竞选手在国际赛场上获得的成绩引发了游戏玩家对赛事的关注,也启蒙了第一批电竞玩家。
游戏玩家从一些纸媒与网络媒体当中,看到这些中国选手的精彩比赛,不亚于看到正规体育竞技比赛的热血与感动。正有了这些前辈在电竞方向的努力,也让电竞在国内从一点点的火苗开始茁壮成长,在黑暗当中探索了一条道路,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基础。
WCG一度在世界上大获成功,从2004年开始,在全球各大城市举办赛事。广阔的赛场,汇聚了数以万计的选手参加,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竞赛事。电竞比赛从一开始凌乱化、小众化的野蛮生长,到了这里就开始正式化、规模化的发展。
同时在国内电竞赛事也在这个时间段开始启程,在2014年WCG宣布停办之前,也经历过一段黑暗的摸索、启蒙时期。这个时间段的电竞赛事有如以往的国际赛场上,属于比较小众,游戏种类又不多的情况。并且又有WCG在前方的阻碍,主要的竞技选手都偏向于参加更大的赛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国内的电竞赛事简单的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2003年的黑暗摸索时期,2004年-2013年的萌芽启动时期,2014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
在200年-2003年这个黑暗的摸索时期,这个时候电竞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也才刚刚兴起,国内的玩家还处在“什么是电竞”这样的状况当中,此时我们前面也提到了主要还是由WCG这样的赛事一方独大,其他赛事在国内的几乎不曾看见。这个时候可以说是WCG一方独霸,电竞选手可以选择的方向非常之少,受限于网络等原因国内也基本没有直播,只能看一些赛后的录像,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狭窄,大家都处在黑暗当中摸索。
在2004年到2013年这样的行业启动时期,赛事体制的成熟,主流的比赛项目开始固定,电竞自身的商业发展模式也开始成型,具备了一个比较初始的商业发展方向。
前面我们也说了,竞选手在国际赛场上获得的成绩引发了游戏玩家对赛事的关注,这个时候网络也进一步发展,赛事的影响力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进行播报。同时国内的一些的游戏媒体也开始茁壮发展,提供内玩家更多的电竞赛事内容,大众对于电竞的理解和认同也在这个时候潜移默化不断加深。
2010年开始,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MOBA)这个词开始出现在玩家和媒体当中,这个时候大家对MOBA将DOTA这款游戏划上等号。DOTA脱胎自War3的一张自定义地图,这张地图刨除了原本复杂的基地运营、多线操纵兵团等要素,只需要操纵最简单的英雄进行对决,让许多RTS苦手玩家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
MOBA类游戏在这个时间开始大量涌现,替代了原本竞技性最强的RTS游戏,增加了许多娱乐性,让更多的玩家参与到游戏当中,也让电竞赛事更平民化。
在MOBA类游戏开始发展之后,原本自带的电竞属性让游戏厂商看到了更多的盈利点。厂商不仅拥有游戏版权,而且还拥有数量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些用户被MOBA类游戏的娱乐性、竞技性和团队性吸引,对于游戏也有极强的粘性。为此拥有优势的游戏厂商开始自发的筹办第一方电竞赛事。这也是WCG这类第三方赛事开始衰落的一个转折点。
从2014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得益于网络的不断优化改善,电竞赛事逐渐成为了全民皆可参与的运动。游戏市场开始往娱乐方向拓展,多个官方赛事的举办让电竞行业高度集中,不断的精品化与品牌化,让电竞赛事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另外,得益于2014年之后直播平台的兴起,电竞比赛的传播渠道除了原本的纸媒、游戏网站等媒体之外,更是拓宽了传播道路。几大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解决了原本玩家亟需的现场观赛体验,解决了主流电视媒体对赛事报道缺失的问题。直播平台拥有的观众数量与日俱增,便于在玩家之间互相传播,一些电竞赛事也乐意与直播平台进行合作,让电竞的影响力成倍数扩大。
同时,电竞的发展也引起了相关单位的关注。相较于2004年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国家对待电竞赛事的态度也有了相应的改变,电竞不再是以往的洪水猛兽,而逐渐成为了上升到能促进国家荣誉感的层次CQ9电子游戏。
我们查阅以往的新闻就可以看到:2013年,电子竞技国家队成立;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电子竞技赛事管理暂行规定》,同年银川市政府举办的WCA开始;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主办全国电子竞技大赛NEST,同年“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被教育部增补为高校专业;2017年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宣布电子竞技加入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2018年人社部、统计局联合发布“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职业。
除此外,第一方大型赛事的蓬勃发展,让玩家从以往的第三方赛事转变。第一方厂商举办的赛事相较而说开始更专业,并且竞争属性更强。从以往的WCG、ESWC、CPL,逐渐转移到现在的DOTA2 国际邀请赛(Ti)、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 赛)以及守望先锋联赛(OWL),观众的专业水平日渐提高,国内也一一配备了专业解说,奖金池的不断加深,让赛事的影响力逐渐聚拢化。特别是去年英雄联盟S8国内LPL队伍终于摘得桂冠的佳绩,让众多玩家感受到了电竞的强大魅力。
电竞行业发展至今,也面临着其他竞技赛事的一个问题:选手退役。由于电竞本身要求的高精度操作要求,选手本身的巅峰期相较于其他体育来说非常之短,短则三五年,长则五六年。这个服役年限对比其他体育来说,实在是太短了。
电竞的退役选手涌现成名很快,退场也非常快。退役的选手应该去干嘛,让选手和赛事非常困扰,其他体育赛事也有这种问题。以NBA为例,许多退役运动员在缺少了高额收入之后,支出依然不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让自己的资产耗尽。
与NBA相对不同的是,电竞选手在役期间,并没有那样高额的收入。如果没有获得足够的比赛奖金,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也并不会比外出打工的人多多少——这也牵扯到了电竞的一大难题:变现方式少并且非常困难。
笔者也曾经参与报道一些电竞赛事,从了解的内容来看,许多选手在被挖掘的时候年龄就非常之小。通常一名选手在初中毕业左右的年纪就会被国内的一些战队进行挖掘,在结束相应的义务教育之后进入战队基地进行培训。在结束了相对短暂的选手生涯之后,很难再继续学业,前往大学就学的可能性非常低下。因此除了少部分选手会在退役之后选择攻读学业之外,其他退役人员还需要自行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
如今直播行业盛行,产生了巨大的粉丝效益,也相对改善了退役选手的再就业状况。因此大多数选手在退役之后会选择游戏主播这个行业。游戏主播不仅解决了玩家对于职业选手的操作需求,而且还让选手拥有额外的收入。
直播粉丝的巨大红利解决了部分在役和退役选手的收入问题,但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并不是全部的选手都会选择主播这条路。另外一部分选手会选择从事相关的电竞工作,例如战队教练、战队陪练、战队运营等等与电竞相关的职业,利用自己在选手时期所学的知识就业,这与传统的一些体育赛事也是不谋而合,也是未来电竞相关职业发展方向的主要道路。
电竞相关职业与传统体育职业还有不同的地方在于,传统体育职业的项目比较固定,足球、篮球、排球等相关很少会有跨行业就业的情况。而电竞赛事的变化幅度很大,项目也相对比较多,因此选手在退役就业之后的对应口也相对较窄。
另外古早的电竞选手也利用了自己的高人气进行再创业。知名的War3退役选手「人皇Sky」就利用自己的粉丝优势资源,创办了自己的外设品牌,不仅在外设界顺利打出名堂,也给许多知名选手创业立下了比较好的典范。此外还有近几年来在微博火热的“毒奶色”也开启了自己的某宝店铺,也有着比较好的创收。只不过自行创业的成本比较高,需要一定的高人气和资源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不适用于大部分的退役选手。
电竞整体行业的创收看起来非常之高,不过到了选手上的收入却急转直下。选手的收入也集中在一些顶部选手,呈现了二八之势。底部低联赛的选手占据了绝大多数,收入却比顶部选手低了不止几个等级。这些底部选手的参赛时间甚至比顶部选手更少,数量也更多,退役后的再就业形式也更加严峻。随着越来越多的选手退役,日后整个行业也继续更多的变现方式,也是电竞相关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日前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职业,这意味着电竞选手以及相关的运营维护人员等相关职业正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尽管电竞的营收水涨船高,各大官方赛事的奖金池也越来越深厚,但是总体来说电竞依然是一项“不赚钱”的业务。根据相关的数据报道,2018年全球电竞的总收入达到了将近9亿美元,其中美国地区占据了将近40%,中国地区占据了将近20%,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
只不过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电竞的赛事筹办资金非常之巨。曾经的WCA 2014相关工作人员就表示,4天的比赛时间之内就需要花费7000万(人民币),另外这还不包括占据了总成本1/3的赛事相关推广费用。从一些人员透露的成本来看,举办电竞赛事的相关费用远超大家的想象,这也WCG这样第三方赛事一度停办的重要原因之一。
游戏厂商为了推广自己的游戏,打响游戏的知名度,大多数时间之内都是采取的砸钱办赛事的情况,外加直播平台的兴起,没有形成类似传统体育的门票营收制度。大多数情况下主要还要依靠“赞助+赛事衍生品+报名费”这样的盈利模式,只不过面对高昂的赛事成本,这样的营收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纯粹是靠着背后游戏的营收在持续烧钱。假若游戏的营收下降,那么势必会影响到赛事的举办。
电竞的商业化发展,目前来看最需要的是一整套完善的商业化体系。玩游戏可以靠着爱弥补,但是牵扯到商业则需要正经的商业化才可以,厂商的赞助并非是在做慈善,一旦看不到相关成效,就会撤资离开。因此商业化盈利,是一个成熟赛事的基本。
我们依然需要拿传统体育来对比,成熟的赛事盈利方式值得电竞赛事去参考。赛事的明星化宣传,主客场的门票收益,直播付费、转播权贩售等等,必须要多管齐下获得盈利,是电竞职业化、系统化的未来之路。
作为一名职业玩家,如果你想参与到电竞事业当中,也需要寻求电竞整体的商业化成熟。一味的烧钱并不能持久,只有合理的盈利,对于自身职业的发展也有长远的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电竞赛事的年龄相较传统赛事来说还非常年轻,就整体来说依然还处在上升发展时期,完全有机会和能力进一步的商业化。并且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方面,还是国际上,对电竞也越来越重视,日后也将成为真正的竞技运动,让更多喜爱电竞的玩家可以把这条道路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