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伙伴计划两年结硕果 长宁区“AI社区”打造智慧帮扶系统上海“数字伙伴计划”发布于2021年,该计划最初是为帮助老年人解决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伴随着计划的推进,它的帮扶对象也逐步扩大覆盖人群,从老年人扩大至在数字化转型时代遇到麻烦的各类群体,包括残障人士以及生僻字人群。
两年以来,这项计划针对数字化程度不同的老人,开展了包括“随行伙伴”、“智能伙伴”、“互助伙伴”三种形式的计划,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作为该计划的参与者之一,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锋向澎湃科技介绍说,“随行伙伴”计划主要针对的是有使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目前被纳入改造范围的72个网站和48个APP已经实现100%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任务,开发设计了例如大屏幕、大字版、语音版、简洁版、一键达等更加有温度的个性化应用。在改造完成后,他们又陆续组织老年市民、残障人士担当数字化应用“啄木鸟”,“以用户实际感受为考量”继续推进应用的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工作。
针对不会使用手机同时学习能力不足的老人群体开展的“智能伙伴”行动,则打造并推广了“为老服务一键通”产品,实现“一键就医全程无忧、一键订车温暖出行、一键咨询政策通晓、一键紧急救援”等服务。老年人可通过一键通电话机、电视机等多种方式,一键联系各区的呼叫中心,由呼叫中心对接相应服务资源,实现一键呼叫、简易操作、直达需求的服务模式。
“互助伙伴计划”则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号召人人参与助力弥合数字鸿沟,组建“信息助力员”志愿服务队伍,在各区、各街道组织开展各类适老化培训;组织“数字体验官”志愿者队伍对为老服务产品和服务进行体验评测;在全市银行网点、运营商营业厅等场所开辟“微站点”,方便老人随问随答,享受“家门口的服务”。此外《数字伙伴计划·如何使用智能手机》(1.0版)学习手册也已编撰完成公开发放,其中普及了下载软件、设置WiFi网络,如何使用各类政务和互联网企业端APP,出示随申码、网上预约挂号、线上打车、线上买菜等应用知识,方便老年人学习。
社区是数字伙伴计划的重要场景,位于上海长宁区的北新泾街道是一个老旧小区占比高、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等特征集于一身的居住型社区,但有了各类数字资源的加持,现在这个社区已经成为网络上知名的“AI社区”。
走到北新泾新泾五村的小区大门,便能看到前方竖立着的一张大显示屏, “现在我们小区停车方便多了,通过这张智能停车屏,小区内已经被停掉的还没有被停的车位一目了然,停车就不用在小区里绕圈子找车位了。”带领澎湃科技(记者走进小区的新泾五村居民刘玉明兴奋地表示。
“智能停车”的实现得益于新泾五村试点的数字化“停车诱导系统”,通过在小区地面停车位上安装地磁来实时监测车位状态,并将信息同步至后台系统及小区主入口的显示屏,方便车主进入小区时查看车位情况。
据悉,作为上海市唯一的“AI+社区”,北新泾街道揭榜挂帅首批1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一CQ9电子游戏,率先探索聚焦康养、物业、文体、政务、金融、出行、商业等百姓生活的数字赋能。
现在,人只要在新泾五村小区的公共区域,手机就能收到wifi信号,可以直接免费连接上网。除了“智能停车”,新泾五村内还充满着更多“AI气质”:让建筑垃圾不落地的智能堆放箱“绿房子”、24小时机动车共享充电桩、“AI+梯”数字化电梯改造、 “一键叫车”智慧屏……
“以前居民装修,建筑垃圾便会被临时堆在楼下的绿化带,等车来拉走,免不了弄得又脏又乱。”有了智能垃圾堆放箱“绿房子”,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刘玉明解释,“现在装垃圾的箱子里有感应装置,一旦满了,清洁人员会马上得到通知来把箱子拉走,换一个空箱子,省去了清理的过程,方便又及时。”
在新泾五村马路对面的新泾六村同样受惠于数字化转型。 新泾六村居民区党总支腾秀红切实感受最深的一件事是发生在去年疫情期间,“当时居委会要通知居民去买口罩,有几千个电话要挨家挨户打,对于我们居委干部来说,压力可不小,后来用了科大讯飞的智能外呼系统,居委会的工作量从几千个电话降低到几十个,确实帮了很大忙。”
现在,新泾六村“乐爱家”居民活动中心的智能设备可不少。门口的智能问诊机集在线问诊、AI诊疗、电子处方及医药智慧零售于一体,居民可以24小时随时来到机器买到各类非处方常用药。“这个机器非常方便,许多年轻人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就会来这里买药。”新泾六村居民区党总支腾秀红向澎湃科技表示。在大厅里,还有“一网通办”超级服务终端,居民通过在机器上扫描身份证,进行养老金查询、居住证更新、就医记录册办理等各类服务,“这些对于社区老年人帮助很大,以前可能要跑很多地方办的事,现在在这个机器上就可以办好了。”腾秀红介绍说。
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服务特殊人群,也是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范层峰重点关注的问题。虽然AI社区的建设给所有居民带来了普惠的数字服务,但作为社区管理人员来说,更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来帮助特殊人群、小众人群。
“我们做数字化并不想强求大而全,更希望有针对性,譬如我们希望打造智慧助残系统”,范层峰举例说,“我们北新泾有2300多位残疾人,给到每位残疾人一个助残码,让其通过手机扫码能够便捷地获取所有与其个人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推送都是非常个人化的。”除了能帮到残疾人,街道管理部门也可以数字系统进行更加精准的政务服务,“比如残疾人的补助发放可能会涉及到多部门,但是按照政策要求,这些补助的申领是不可以重叠的,在数据没有打通之前,可能会发生因为补助申领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我们把街道的数据打通后,在后台可以查到申领进展,避免了纠纷的发生。现在我们还希望与市、区两级数据打通,将居民的画像更为具体,这对于我们服务特殊群体来说是有性变化的。”范层峰表示。(摘编自:澎湃科技)